如果您是世界上數以百萬計的耳鳴患者的其中之一,您就會明白耳鳴對工作、家庭和社交生活各方面的影響和嚴重性。持續不斷的耳鳴也會導致慢性壓力和抑鬱。
耳鳴是在沒有實際聲音存在時對聲音的感知。對許多人來說,耳鳴的特點是耳鳴,但也可能聽起來像口哨聲、嗡嗡聲或嘶嘶聲。
根據美國耳鳴協會的統計,全球的耳鳴患者數以百萬計。了解耳鳴的真相,可以為您提供有效的治療,並減輕其症狀的影響,以提高個人的生活質量。

誤解一:耳鳴是一種疾病
耳鳴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由多種潛在因素所引起的症狀。破壞性噪音、神經損傷、血管疾病,甚至創傷性腦損傷只是可能會導致耳鳴的一些例子。耳鳴(和聽力損失)也可能是因為對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反應。而耳鳴本身並沒有「治癒方法」,但可以透過使用助聽器來減輕其症狀。
誤解二:只要改變飲食,耳鳴就會自然消失
雖然有些人認為某些添加劑和食物(如酒精、鈉和咖啡因 )會加重耳鳴,但這些東西通常不是引發耳鳴的根本原因。均衡飲食和保持運動的健康生活方式對整體健康始終很重要,但唯獨耳鳴是需要單獨解決。耳鳴可以透過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去管理,但單憑這些方法終究不能“治愈”耳鳴。
誤解三:只有聽力損失的人才會有耳鳴
即使患有聽力損失的人會有可能會有耳鳴。但其實在有可能在沒有聽力損失的情況下患有耳鳴。如果暴露在非常響亮的噪音中,例如搖滾音樂會或者巨響,亦都有可能會出現暫時的耳鳴。某些其他醫療狀況或使用某些藥物也會導致耳鳴。即使沒有聽力損失,仍然值得由聽力專家進行檢查。
誤解四:耳鳴會引致失聰
耳鳴和聽力損失通常會並存,但屬於不同的情況。僅僅因為有耳鳴並不代表有聽力損失,即使患有聽力損失,亦不代表會導致失聰。助聽器可以改善聽力損失,並且通常可以同時控制耳鳴症狀。
誤解五:助聽器對耳鳴無效
最新款的助聽器技術可以通過增加外部噪音的聲音來解決聽力損失和耳鳴症狀,從而掩蓋耳鳴的聲音。這稱為“掩蔽”。其他改善耳鳴的方法包括 冥想、壓力管理以及飲食和運動鍛煉。請諮詢專門研究耳鳴的聽力專家,討論您的選擇。

誤解六:耳鳴,我無能為力
對改善耳鳴的研究正在進行中,治療方法也在不斷發展和改進。無論您的耳鳴是輕度、中度還是重度,聽力專家都可以提供解決方案和治療方法,以幫助減輕症狀並使您的病情更易於控制。此外,醫療專業人員可以首先診斷和解決可能導致耳鳴的健康問題。還有許多技巧,可以提供緩解。
誤解七:耳鳴僅來自聽響亮的音樂或使用耳塞
雖然聽危險的響亮音樂或任何過大的噪音都可能導致耳鳴,但可能有許多不同的原因。不同年齡、種族、健康狀況和社會經濟背景的人都會出現耳鳴,而且往往沒有明顯的原因。換句話說,僅僅因為你不聽嘈雜的音樂或使用耳塞並不意味著你會免疫。

誤解八:耳鳴全在你的腦海裡
僅僅因為其他人無法“看到”您的耳鳴,並且沒有測試結果可以顯示它的存在,並不意味著它不是太真實。全球有數百萬人患有耳鳴,耳鳴可以從輕微到使人衰弱。不要在沉默中受苦。聽力專家可以幫助您控制症狀並提高生活質量。
誤解九:耳鳴是無害的
耳鳴通常是無害的。但對某些人來說,耳鳴可能預示著嚴重的醫療問題,例如心臟病、高血壓或聽神經瘤。這就是為什麼不應該忽視耳鳴的原因,請讓醫療專業人員評估您的症狀。
誤解十:我伴侶的耳鳴沒什麼大不了
對於有煩人、嚴重和/或慢性耳鳴的人來說,耳鳴肯定會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並使其更難與周圍的人交往。有些人在耳鳴時可能會產生自殺念頭。幸運的是,有一些特定的方法可以幫助改善耳鳴。
